最近Worldventures的話題沸沸揚揚──
過去山寨版WV「瘋旅」,似乎被媒體以訛傳訛的給Worldventures「正了名」;
國內旅行業者聯手「關心」Worldventures,就像半個世紀以前,全美直銷公司聯合美國政府「關心」師祖的公司一樣;
觀光+直銷→合法 or 不合法?非本科系的傻傻分不清楚。
到底,要如何判斷Worldventures對我們的生命是否有幫助?
它合法嗎?
它是趨勢嗎?
它代表什麼?
我想分享幾個簡單的故事。
這幾個故事,如果看懂了,命運將會因此改變!
一、搬家的故事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聰明的小孩,學什麼都快。
一開始,這個小孩生長在郊外,附近有一些公墓。
這裡的「環境」因為蓋了公墓,常常有送葬隊來這裡。
不知不覺,小孩開始有樣學樣,學會了哭天喊地,還跟附近的童伴組成哭墓小隊。
孩子他娘發現不對勁,趕緊搬了家,換到一個新「環境」。
孩子一家搬到城裡的一處鬧區。
這是個滿是屠夫、養豬戶、賣豬攤販的「環境」,每天都能聽到殺豬聲與叫賣聲。
不知不覺,小孩開始有樣學樣,學會了叫賣豬肉。
孩子他娘又發現不對勁,又趕緊搬了家,又換到一個新「環境」。
第三個「環境」,在學宮對面。
每天來這個「環境」的都是斯文的讀書人、官人,看到的都是揖讓進退、四書五經。
不知不覺,小孩開始有樣學樣,變得斯文有禮。
孩子他娘覺得很對勁,這才是孩子該成長的「環境」,於是就在這裡住了下來。
這就是《孟母三遷》的故事。
二、吃饅頭的故事
很久以前,在山東一座山上的偏遠角落,住著一家人。
這個家庭非常樸實,一家人從沒到過市區,也沒換過任何「環境」,當然家裡也沒裝電視、網路,每天過著砍柴、打獵的山居生活。
這個家庭有個孩子,姑且叫他小明。
小明的媽媽,每天三餐的主食,一定都有饅頭。
饅頭+醃菜;
饅頭+蛋;
饅頭+肉片;
饅頭+青菜;
饅頭+香菇;
饅頭+豆漿......
小明每天都吃饅頭,天天吃、照三餐吃。
請問,當他肚子餓,想到的會是「 」?
「 」裡,會是「麥當勞」嗎?
三、島民的故事
這次該我們了。
讓我們面對我們的現實「環境」吧:
台灣的GDP成長率......嗯;
台灣勞健保的前途......嗯;
台灣的政府素養與智慧......嗯;
台灣的教育環境與成果......嗯;
台灣的邦交國數量......嗯;
台灣電視上的媒體節目水平......嗯;
台灣的國際觀與國際化......嗯;
人是「環境」的一部份,在這種「環境」下生活的老百姓,會變成什麼樣?
"喔!福爾摩沙!美麗之島啊!你何竟從仙境墜落?"
為什麼一般人無法判斷Worldventures?
這就跟小明的腦袋完全沒有「麥當勞」是一樣的道理──
我們的「環境」,沒有教我們分析與判斷一個全新的趨勢;
我們的「環境」,沒有鼓勵我們去創新與冒險;
我們的「環境」,害怕自己賴以生存的信念,遭到先進國家的「洗禮」;
說白了,我們的「環境」,沒有跟國際接軌。
中國早已超越台灣,緊接在後的就是東協經濟共同體。
去泰國曼谷4天的21歲美少女,預言5年後曼谷會超越台灣;
吉隆坡某城市已經吸引歐巴馬親臨;
中國「一帶一路」、「亞投行」、「克拉運河」等超大戰略,與台灣關係薄弱......
現況,就是台灣的經濟成長凍結許久,唯旅遊業逆勢上漲,且陸客占有多數比例。
這件事,島民知道、觀光局知道、google大神知道、習大大會不知道嗎?
如果習大大下令「大陸觀光客,『暫停』前往台灣觀光半年」,會發生什麼事?
如果你是觀光局局長,想到這裡,你會不會頭皮發麻?
以上,都是一個好的「環境」所薰陶出來的思想。
就像泡菜一樣,泡菜如果要入味,就要泡久一點;改變生命也是,沒有在一個全新的「環境」泡上1000天,就會遇到比較多挑戰。
四、人不靠「分析」與「判斷」
許多人一生中,做過最大的抉擇,或許是「婚姻」了吧?
「婚姻」靠的是「分析」與「判斷」嗎?
好像不是。
起碼我不會是。
如何判斷Worldventures對我們的生命是否有幫助?
其實,根據我們的經驗,就算把Worldventures分析得淋漓盡致,意義也不大。
因為真正驅使人做決定,其實不是「分析」與「判斷」。
否則,最會分析的工程師、科學家,每個都過著經濟獨立、財務自由的生活了。
五、換一個「環境」會比較快
仔細想想:加入Worldventures會有什麼損失嗎?
金錢?
名聲?
地位?
人脈?
時間?
這些資源,難道有錢人就不在意嗎?
根據經驗,有錢人比一般人更愛惜自己的羽毛。
那麼我們來看看超級富豪巴菲特先生,是怎麼看待Worldventures的?
透過了解Worldventures,我非常認可這家公司。
這是個偉大的公司。
你們的營銷理念和服務模式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每位消費者。
Worldventures即將顛覆全球市場,這是一場革命性的改變,許多人會因此變得富裕。
旅遊是未來的趨勢,很多國家的GDP需要旅遊業來刺激。
我將繼續關注你們公司。
必要時,我會參予融資。
或許我們該自問:「我們的『分析』與『判斷』能力,會比巴菲特更強嗎?」
或許我們也該思考:「如果我們跟巴菲特關注同樣的公司、拉同樣的旗子,代表什麼意思?」
如果現在還沒有一個好答案,或許換個「環境」,答案會漸漸浮現出來。
「環境」的重要性,孟母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。
請試想:巴菲特、比爾蓋茲、馬雲,這些受人尊敬的富豪,平時談論的話題,會是「自拍、美食、小確幸」嗎?
孟母三遷,成就了偉大的孟子,你現在是第幾遷?
換個「環境」,泡久一點,人會脫胎換骨。
現在就換個「環境」吧:https://goo.gl/EtoKaA